编者按:
在深化国企改革、激发组织效能的关键时期,打造战略适配型人才引擎已成为区域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。本文作者郑乐,系安康市物流口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(安物投公司)综合管理部负责人,立足公司擘画的2025-2030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实际,以华为“以奋斗者为本”的管理哲学为标杆,系统性提出安物投人才管理进阶的三大核心路径:战略升维、机制重构、文化深耕。该文仅作为安物投公司谋划布局“十五五”发展规划的探路之举。
在安康市物流口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擘画2025-2030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,如何锻造匹配战略目标的人才引擎,成为决定公司行稳致远的核心命题。华为“以奋斗者为本”的管理哲学,以18万员工、年研发投入1615亿(2023年)的庞大体系支撑全球领先地位,其经验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镜鉴。立足国企属性与公司发展阶段和实际,安物投人力资源管理的进阶之路,需紧扣战略、机制与文化三大维度深度变革。
一、战略升维:从“支撑事务”到“驱动业务”
华为HR深度嵌入业务战略的实践启示我们: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超越传统职能定位,成为战略落地的核心推手。安物投2025-2030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HR“从基本事务执行层转变为公司战略发展支持型伙伴”,这正是进阶的关键一步。
深度解码战略需求。华为2008年推行HRBP(业务伙伴)模式,HRBP占HR团队60%以上,深度参与业务战略解码。如2016年海外扩张期,HRBP精准匹配中东5G项目人才缺口,支撑市场份额年增37%。对标华为“业务战略→人才战略”的精准转化逻辑,安物投需将“物流+金融+商贸+数智+资本经营”的业务布局,系统分解为关键岗位能力图谱与人才需求清单。规划中“控盘、分利、打仗”人力资源哲学、“打造五支队伍”、“构建十大系统”正是此路径的具象化,确保人才供给精准匹配业务冲锋方向。
敏捷响应战略调整。华为在战略调整时,HR 响应迅速。2013 年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,华为快速调整架构,HR 开展人才盘点,通过内部培训、外部引进等方式,将大量传统通信人才转型培养为移动互联网领域人才,组建适应新战略的团队。2020 年受外部因素影响,华为战略重心转向国内市场,HR 迅速调整招聘策略,加大与国内高校合作,定向招聘符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人才。安物投可借鉴华为经验,搭建涵盖员工技能、经验、职业规划等多维度人才信息库。制定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,依据新项目新业务需求,设计内部培训课程、外部进修项目以及导师带徒等培养模式,加速人才成长进程。与高校、行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提前布局人才储备,为战略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数据驱动前瞻布局。华为全球人才地图动态追踪行业流动率,2020年预判芯片人才紧缺,提前锁定中科院等机构合作,三年储备核心技术人才5000名以上。对标华为“业务-人才”转化逻辑,安物投需强化基于数据的动态人才规划,将公司“物流+金融+数智”业务布局分解为五支队伍能力图谱(如投融资岗需具备跨境结算、风控建模等6项硬技能),输出《岗位价值评估表》《人才梯队地图》,直击当前“高端人才引进乏力”痛点。构建人才供需预测模型(融合本地高校专业分布、行业流动率数据),滚动更新《年度人力资源计划书》,为投融资、跨境结算等紧缺岗位提前储备“弹药”,破解规划中指出的“高端稀缺人才引进缺乏竞争力”困境。如针对跨境物流人才缺口,定向对接西安交大物流工程专业,提前锁定见习生30%转正率,破解规划中“报名比例1:10”的挑战。
二、机制重构:以价值管理激活组织效能
华为强大的组织活力,源于其“价值创造-价值评价-价值分配”的闭环管理机制。安物投规划中着力构建的“四大机制”(激励、竞争、约束、梯队)与“十大系统”,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化实践,需在国企框架下寻求突破。
打破“平均主义”,强化价值牵引。华为“力出一孔,利出一孔”的分配哲学值得深思,华为浮动薪酬占比超60%,绩效Top20%员工奖金可达平均数3倍以上(2022年报),实施干部任期制,年淘汰率10%,2019年运营商业务集团因未达标集体降级。建立全球统一的《员工商业行为准则》,违规一票否决,2023年审计查处合规问题137项。安物投规划提出“薪酬向战功者倾斜”“浮动薪酬占比≥30%”,正是要打破国企常见的“大锅饭”。需科学落地岗位价值评估(如海氏系统),严格挂钩绩效(EVC/BSC/OKR/KPI融合考核),探索在政策合规框架下的项目跟投、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,让“打仗者拿到弹药”,激发价值创造动能。
畅通“能上能下”,构建活力通道。华为“能者上、庸者下、劣者汰”的用人文化,是其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关键。余承东临危受命接手华为手机业务时,大胆创新、锐意进取,带领团队突破重重困境,打造出高端手机品牌,实现从默默无闻到全球领先的跨越,得以晋升至更核心管理岗位。反观曾有一位区域市场负责人,在市场环境变化时,仍固守旧有策略,不思进取,导致市场份额连续大幅下滑,且在多次提醒后仍无有效改进措施,最终被免职。安物投应借鉴华为,刚性执行“干部任期降级降档率10%”“连续两年考核末等(如连续两年绩效<70分)降职/转岗”等约束机制,严控编制,杜绝“定向招录亲属”。同时,构建“管理 + 专业”双通道晋升体系,用“人才画像”和“三维评估模型”识别高潜人才,以“1V1导师计划”和项目历练助力人才成长,“让增值者赢得尊严”,让“躺平者无处藏身”。
强化刚性约束,筑牢合规底线。作为国企,合规风控是生命线。华为在这方面堪称典范。曾有高管因在项目合作中违反合规流程,虽带来短期利益,但被发现后,依据公司终身追责机制,不仅被撤销职务,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与经济赔偿。中层干部在绩效考核中,合规指标权重极高,某区域中层因在数据管理上出现疏漏,导致数据存在一定安全风险,虽业务成绩尚可,但因合规考核不达标,年度绩效被评定为不合格,影响晋升与奖金。基层员工若违反《行为禁区手册》,如私自外传公司机密信息和造谣诽谤同事,会立即被严肃处理。安物投应借鉴华为,依托分层约束机制和《权责清单》《行为禁区手册》等工具,审计“一插到底”,对违规行为“零容忍”,确保“让管理者敬畏底线”。
三、文化深耕:让奋斗基因融入组织血脉
华为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”的文化是其持续成功的基石。安物投需将规划中“双心党建品牌”、“核心价值观”从口号标语转化为员工自觉行动。
价值观行为化。华为将价值观置于企业管理核心,价值观考核在员工晋升中有一票否决权。2021年,某欧洲代表因客户关系造假,虽业务能力突出,但因违背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核心价值观被辞退,彰显华为对价值观坚守的零容忍态度。 “马电事件”是华为价值观行为化的关键转折点。华为在马来西亚电信项目失误后,组织全员大讨论,将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细化为27条具体行为标准,嵌入业务流程各关键节点,从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到交付后售后服务,都有明确行为规范,确保员工以客户为导向。安物投应制定《岗位价值观行为手册》,明确具体行为标准,采用“价值观积分卡”考核、记录关键事件,将其纳入晋升、评优核心指标并实行“一票否决”,把文化“软要求”转化为管理“硬约束”。
行为制度化。行为制度化是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举措。华为设立“每月最后一个周六”为持续改进日,员工当天专注发现组织问题、提出建议,且能获额外薪酬。这一制度为改进工作划定明确时间与行动范围,让员工认识到持续改进是工作的一部分,激发组织长期内生动力。同时,华为在改进提案筛选上,以业务价值和可执行性为标准,评估提案能否在短期或中期对客户体验、运营成本、市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,避免“有提案无执行”的情况,提高资源利用效率。此外,所有改进提案在内部系统公开展示,标注评审状态与负责人,员工可查看进展、补充信息或协作,形成责任闭环,促使员工将提建议融入日常。安物投应效仿华为,将企业文化倡导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制度固定,制定明确奖惩制度,确保文化落地。
文化场景化。避免文化活动“形式化”,华为在项目复盘场景中,“红蓝军对抗”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借鉴。华为通过设立红蓝军,模拟不同视角下的业务挑战与应对策略,在项目复盘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既避免重复犯错,又激发创新思维。安物投公司可借鉴此模式,在项目复盘会上引入“红蓝军”角色,一方负责复盘项目执行中的亮点与不足,另一方则从外部视角提出质疑与改进建议,通过角色对抗促进深度思考,确保复盘不流于形式,真正成为文化反思与能力提升的契机。我们需将企业文化深度融入项目复盘、表彰奖励、日常例会等具体场景,开展“文化故事征集”“跨部门协作项目”等实践,利用数字化平台传播文化标杆事迹,使“红心降本•匠心赋能”的党建品牌理念真正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对标华为,并非简单复制其模式,而是汲取其“以战略为牵引、以价值为核心、以奋斗者为本”的管理精髓。安物投2025-2030人力资源规划已绘就进阶蓝图,关键在于以“责任穿透到底、资源捆绑到底、审计一插到底”的魄力推动落地。唯有将战略协同、机制创新与文化深耕深度融合,方能锻造一支“规模适配、结构合理、素质精良、效能卓越”的人才铁军,为安物投成为“秦巴区域供应链管理专家和物流生态引领者”奠定坚不可摧的人才基石,在服务安康城乡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贡献磅礴力量。